北大圖書館向社會讀者開放,可辦理臨時閱覽證進館看書攝影/本報記者董鑫部分高校圖書館對社會開放情況
  導讀:昨天是世界讀書日。距離本市成立首都圖書館聯盟已經過去了兩年多的時間,當時宣佈逐漸向社會免費開放的34所在京高校的圖書館到底執行情況如何?
  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,該工作的進展並不樂觀,其中曾承諾開放的18所高校圖書館,仍有9所完全不對外開放。
  追蹤
  34所高校圖書館承諾開放 兩年後音信渺茫
  究竟34所要面向社會開放的高校圖書館現在落實情況如何?北青報記者發現,不但高校圖書館免費開放沒有最新的進展,就連34所高校有哪些,網上也難以找到一份權威的名目。
  在教育部2002年頒佈的《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(修訂)》中,第二十一條中就指出:“有條件的高等學校圖書館應盡可能向社會讀者和社區讀者開放。”2012年3月12日,首都圖書館聯盟宣告正式成立,與其他文化聯盟一樣,首都圖書館聯盟推出了10項惠民措施,其中受到市民特別關註的是34所北京高校圖書館將向社會開放。
  不過,兩年過去了,聯盟成員並非全部推出高校圖書館向公眾開放的具體實施細則,各高校的開放進展也並不樂觀。北青報記者調查的18所高校圖書館,按照是否向社會讀者開放閱覽、借閱服務,這些高校圖書館的情況基本分為借閱皆可、只閱不借和不對外開放三類,其中完全不對外開放的高校圖書館有9所。
  調查
  可進入閱讀 借書須交押金
  調查樣本:北京建築大學、北京工業大學
  兌現兩年前向社會開放的承諾,且既允許校外人士閱覽也允許將書借出的高校圖書館數量較少。在北京建築大學,市民不持任何證件即可進入圖書館免費閱讀。如果要借書,只要交押金,憑照片和身份證就能辦理借書證,借書證長期有效,每年圖書館會收取60元管理費。憑藉書證市民每次在該校圖書館可借10本書,還書期限為兩個月。退證時圖書館將退還扣費後的押金。
  而北京工業大學圖書館早在2007年就開始對社會開放,但要求社會讀者年滿18周歲,才能憑身份證和照片辦理圖書館臨時出入證或借閱證。借書時每證每年管理費300元,押金500元。
  社會讀者可閱不可借
  調查樣本:北京大學、清華大學、中國人民大學、北京師範大學、北京科技大學
  在幾所部屬高校中,不少學校的圖書館都是有條件開放,社會讀者出示身份證、學生證、工作證或者單位介紹信就可以辦一張臨時閱讀卡進入,但這樣的卡只在當日有效,且只能閱覽不能借書,還需要交2元到10元不等的辦證費。
  昨天下午,北青報記者來到北京大學圖書館,在一排閘機旁的入館提示中寫明,社會讀者需要持本人二代身份證以及工作證、校友卡或單位介紹信等證件辦理一次性的閱覽卡。咨詢台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這種一次性閱覽卡當日有效,只能進入圖書館閱覽,不能外借圖書,除了校友外,社會讀者辦理一次性閱覽卡需3元的辦證費。同樣,在清華大學、中國人民大學、北京師範大學等高校,社會讀者進入圖書館都需要憑證件辦理當日有效的一次性閱覽卡,不能借書出館。只有北京科技大學的臨時卡種類較為豐富,季度卡27.5元、半年卡50元、年卡110元,但辦卡需交220元的押金。
  社會讀者吃閉門羹
  調查樣本:中國傳媒大學、北京印刷學院
  昨天下午,北青報記者來到中國傳媒大學圖書館,當咨詢社會讀者能否進入時直接吃了閉門羹,工作人員解釋,因為不能保證圖書的歸還率,圖書館不對外開放,不接受非本校人員的借閱要求。北京印刷學院圖書館的工作人員表示,該館的對外開放措施仍在落實當中。此外,北京交通大學、首都師範大學、第二外國語學院、北京化工大學的圖書館都不對外開放。
  回應
  高校圖書館不適合社會人員看小說
  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肖瓏介紹,北大圖書館一年接待的社會讀者大概在3萬人左右,平均下來每天會有百八十位社會讀者進館。對於社會讀者,北大圖書館有不少規定,例如只能辦理一次性閱覽卡、持卡只能閱覽不能借書等。
  對於這些規定,肖瓏解釋說,他們歡迎社會讀者來看書,但高校的圖書館畢竟不是公共圖書館,定位於學校教學和科研,館內圖書的副本也很有限,比如工具類的書籍有3個副本,外文類書籍很多只有一個副本,還是要首先滿足學校師生的需求。至於什麼樣的社會讀者適合到北大讀書,肖瓏說,這要看讀者的讀書目的,因為北大圖書館的書籍專業性強,如果是做科研、寫論文就很適合來北大,如果是看小說、保健書等休閑類書籍,還是公共圖書館的資源比較豐富。
  另外,肖瓏也建議社會讀者選擇合適的時間來館,“學期初,本校的學生在圖書館都可能找不到位置,但在寒暑假學生就很少,最適合社會讀者過來。”
  對話
  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不同形式開放
  對話人:首圖聯盟常務副主席 倪曉健
  北青報:高校圖書館應不應該向社會開放?
  倪曉健:從原則上高校圖書館是有向社會開放的義務和責任,高校圖書館圖書和資源都是公共資源,都來自納稅人的錢,納稅人應該享受自己進入圖書館學習的權利。
  北青報:目前來看,高校圖書館的開放並不順利,還是有門檻存在,您怎麼看?
  倪曉健:高校圖書館的定位和麵向的服務對象不同,主要還是為高校的師生和教學科研服務,藏書的專業性也更強。其實現在公共圖書館的環境比高校圖書館的環境要好,書也更適合市民,居民的一般閱讀需求區圖書館就能滿足,沒有必要非去高校圖書館。現在學校圖書館都人滿為患,學生占座上自習都成問題,實在沒有必要苛求高校圖書館都敞開大門,可以通過不同的形式開放。
  北青報:這與之前聯盟的倡議有所不同了,是圖書館開放的形式要發生變化了嗎?
  倪曉健:是。比如清華大學的圖書館就跟周圍社區街道的圖書館進行共建,共享館內資源,居民在社區街道的圖書館就能看到清華大學圖書館的書。我們也正在跟各高校協商,成立一個儲備書庫,把高校圖書館的副本圖書統一集中起來供各公共圖書館、社區街道圖書館按需要選取。還有高校圖書館網上數據庫的共享,居民可以向公共圖書館提出申請,需要查閱哪所高校的電子數據庫,公共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就會幫忙跟高校聯繫,滿足居民的需求。本版文/本報記者 董鑫 雷嘉 實習記者 廖福程 陳碧瑩  (原標題:半數高校圖書館未向社會開放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w68qwlr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